“沈大姑娘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德音寺吗?没有让你跟着吗?”
“您说的这些,婆子我都明白。有几次我主动要求跟着一起去,可是沈大姑娘婉拒了,她说德音寺就在城里,不会出什么事,衙门里的人每天都会在那附近巡视,反而比其他地方都要安全,于是让我不要担心,与其跟着她去寺庙里,还不如在家里照顾沈太太。”
婆子一边说,一边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,时辰不早了。
“也就是说沈大姑娘连你都不让跟着?”大饼再问一遍。
“是啊,有一次我还故意说,这条巷子里李老爷家的三姑娘,和她差不多的年纪,三姑娘常去德音寺上香,不如和李三姑娘做着伴儿一起去。当时我说出那么一番话时,还琢磨着可以帮着沈大姑娘去给李三姑娘送信儿,邀她来家里坐坐。可是没等我把这些想法说完,沈大姑娘就冷冰冰地说道,拜佛这件事上,只要心诚,不用拘泥别的。那意思就是她不想去找那位李三姑娘一起去。”
江婆子有些汗颜,在沈家做事也快一年了,她对沈二姑娘反而什么也不知道,可是说起沈大姑娘欣妩来,她却能说上一大堆。
“行了,你继续做你的事去,还有,平日里好好照顾沈二姑娘,沈二姑娘是什么人,你恐怕早就知道了。”大饼叮嘱完了就消失在几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后。
江婆子继续向前走,就像刚刚的一切全都没有发生过,她继续一遍遍地默念:“要买青菜,买豆腐,再买一斤猪肉一斤排骨,还要一把葱,哎呀,差点忘了,要给桔子买上两文钱的泥鳅儿,泥鳅儿要买大的那种,千万不能买小的……”
江婆子当然知道沈家二姑娘是什么人,可是却又不知道。
她知道沈家二姑娘救过秦王爷,她也知道沈家二姑娘还救过宜宁郡主,更在榆林城里有大功劳。
可是,很多时候,她还是无法把那个爱笑、话不多的小姑娘和这一切联系起来。
又见梅胜雪
同样是清晨,天刚蒙蒙亮,沈彤就带着芳菲走出了家门。
韩无忌、阿少和小妹也正从隔壁出来,每天的这个时候,他们便动身去池先生家里上课。
池先生家里只有一个老仆服侍他的起居,他们到的时候,老仆忠伯正在煮粥。
韩无忌和阿少放下书包就去打扫院子,小妹帮着忠伯看火,忠伯腾出手来去服侍池先生起床。
芳菲拿了鱼食,蹦蹦跳跳地去喂鱼,院子里有只硕大的青花鲤鱼缸,里面养了十几条肥硕的金鱼。
待到忠伯推着池先生出来,粥好了,鱼喂了,院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沈彤在来的路上买了油条和肉夹馍,就着清粥和小菜,大家一起用了早饭,沈彤和阿少跟着池先生去上课,韩无忌坐在台阶上发呆,芳菲和小妹溜到街上买零嘴儿吃。
出了池先生家住的巷子,穿过一个十字路口,就是西安城里有名的南味坊。
在南味坊做生意的都是南方来的人,有江南的,也有两湖两广和川贵的。所谓南味,故名思议就是南方的风味。这里的铺子也和别处不一样,前面是店铺,后面是作坊,因此显得格外热闹。
芳菲是南方人,所以特别喜欢来这里。
“我们那里的腊肉和西安的腊肉味道一点儿也不一样,不但有腊肉还有腊鱼腊鸡,西安就只有腊牛肉和腊羊肉。”
想起腊肉,芳菲咽了下口水。
小妹摇头:“上次你买回去的腊肉我尝了,太肥了。”
“那是杨妈妈不会做,她炒得不好吃。”
“江妈妈炒得好吗?”小妹问道。
“也不好吃,江妈妈把腊肉放到锅里炖……”芳菲的话还没有说完,忽然停下脚步,把食指竖到嘴边做了个嘘声的手势。
小妹怔了怔,顺着芳菲的目光望过去。
阿劳干货铺。
是一家卖干货的铺子而已。
“芳菲姐……”
小妹正想问问芳菲是怎么了,芳菲低声对她说道:“你在这里等着,别跟着我啊,危险!”
没等小妹反应过来,芳菲就跑向那间铺子。
她没进铺子,只是在铺子门口向里面张望,然后便坐到铺子旁边卖凉粉的摊子前吃起凉粉来了。
小妹看着不远处吃得津津有味的芳菲,寻思着芳菲姐是想吃凉粉又不想带着她呢,还是不想带着她呢。
可是芳菲的凉粉吃了还不到一半,忽然就把碗举起来了。
干货铺子里走出来一个人,是个小女娃,和小妹差不多年纪,八、九岁的样子。
芳菲把脸藏到凉粉碗后面,只把眼睛探出来,小女娃步履匆匆,目不斜视,她快步从凉粉摊子前走过,消失在人群之中。
直到看不见她了,芳菲才冲着还在不远处傻站着的小妹招招手,又要了一碗凉粉……
下课回家的路上,芳菲一副欲言又止的小模样,沈彤假装没有看到,回到书院街,芳菲终于忍不住了,煞有介事地关上